達州十大女企業家——張春雷
青山著意化為橋 春雷喚醒萬家富
她是達州市知名女企業家,“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達州市巾幗創新創業帶頭人”“四川十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物”“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省婦聯“百萬婦女創業成才行動”先進個人、“全國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個人”“優秀民營企業創業家”、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2015年度“四川省勞動模范”、2017年度“十佳幫扶好人”“2017年度社會服務先進個人”,憑借一顆熾熱的心、一股沖天的勁,她帶領全體員工勠力奮進,在全市畜牧業發展中勇立潮頭,創造了一個個行業奇跡,堪稱創業者的表率,畜牧業的領導者——她,就是四川天王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雷。

20余年來,她一步一個腳印,將“天王”從加工飼料的小作坊發展成為集飼料生產、良種繁育、生豬養殖、屠宰分割和食品精深加工為一體、300余員工、資產總額達3.3億元的現代化農牧集團。公司曾獲得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四川省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四川省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企業、四川省帶動脫貧攻堅明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州市十佳幫扶企業、全國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四川省著名商標等多項殊榮。
? 從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到提供安全美味的食品,四川天王集團以全產業鏈、全程可控的溯源體系構建起強大的食品安全保障,為推動現代化農牧業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同時有力帶動了廣大農戶及貧困戶增收致富。
赤誠初心——學獸醫的小女孩
1988年,16歲的張春雷因家庭貧困,被迫輟學,在老家達川區渡市鎮街上賣甜糕。盡管每天端著篩子走街串巷十分辛苦,但賺的錢根本無法改變家庭的經濟情況?!坝幸惶煳以谫u甜糕的路上,碰見了一個自稱賣高科技飼料的人,他的吆喝聲我現在仍記憶猶新:小豬吃了一天長三斤,大豬吃了一天長五斤!我當時家中正養著3頭小豬,心想這飼料這么好,買一些回去試試看,當場花了18塊錢買了3包。哪知回家喂了飼料,3頭小豬險些送了性命,后來才知買到了假飼料?!边^了兩個月,3頭豬又生病了,于是找獸醫看病,獸醫收了33塊錢,還沒做檢查就開始打針,導致3頭豬都死了。

?
黑心商人的劣質飼料、不負責的獸醫,基本斷送了全家一年的希望,張春雷心里十分氣憤,心想肯定有更多的人像自己一樣上當,于是萌發了要做一名優秀畜牧師的愿望?!爱敃r村里家家戶戶都在養豬,但大多數人都不懂科學的方法,如果碰上豬生病了只能聽天由命。我爸爸是殘疾人,我們家都一直受到鄉親們的幫助,我希望能學一門實用的技術,來幫助更多的人?!痹谝话闳丝磥恚⒆訉W獸醫實在沒有面子,不僅父母不同意,親戚朋友也無一贊成。可性格倔強的張春雷鐵了心,在好心人的推薦下,帶著100元錢只身一人前往離家數十里外的金埡鎮,拜了一位經驗豐富的獸醫為師。不怕世俗的眼光,張春雷每天背著藥箱,跟隨師傅翻山越嶺,進村入戶,邊看邊學邊實踐,逐漸掌握了動物疾病診斷與防治技術以及主要禽畜的生長規律和科學飼養技巧。

一年后,張春雷回到家鄉,在渡市鎮擺起了地攤,做獸醫給禽畜治病,同時銷售豬藥和預混飼料,自此開啟了飼料行業的摸索前進之門。由于年輕,村民們信不過她的技術,張春雷毛遂自薦為鄰居一頭豬看病,并承諾治不好不收錢、治死了包賠,并說服母親為其擔保,這才獲得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別人三個月沒醫好的豬,被張春雷醫好了,從此收獲了村民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我家的豬最近都不吃東西,幫我看看嘛?!庇幸淮?,村民陳大爺請張春雷醫豬,但是豬的病情比想象的要嚴重很多?!拔蚁劝沿i的腸道泄通,再配藥調解豬的腸胃,外部用手掰四肢解決關節腫大的問題,談好的價格是24元錢,實際上醫好了這頭豬,我的成本用了32元?!睆埓豪走€是堅持只收24元,為了表示感謝,陳大爺拉著自家的牛,默默地將張春雷家中的地全部耕了一遍?!八牢壹抑袥]有勞動力,用這樣的方式回報我,與8塊錢相比,我更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農民的質樸打動了我,這讓我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還要幫助更多的人?!?/span>
創業維艱——吹盡狂沙始到金
1991年7月,張春雷在渡市鎮設立了春雷飼料門市,由于飼料質量好,價格合理,又能幫助農戶解決養殖過程中的問題,大家都信得過、愿意購買她的飼料,飼料銷量穩步增長,月銷量能達到50噸左右?!拔壹业慕洕鷹l件漸漸好了起來,也有了野心,夢想著能有自己的飼料廠,當廠長,當大老板。就這樣,我開始攢錢準備辦廠?!?/span>
1995年初,張春雷拿出自己攢下的全部積蓄十幾萬元,又從親朋好友處借來30余萬元,在管村鎮承包了達縣動物蛋白飼料廠和養豬場。廠子開起來了,沒想到當年豬價行情一落千丈,一夜之間賠得血本無歸,還欠下了50余萬元的債務,剛剛誕生的飼料廠和養豬場面臨滅頂之災?!澳菚r候我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唯一能做的就是背水一戰,希望絕處逢生。”

張春雷真誠地請求債主諒解,爭取寬限還款期限,并和丈夫一起挨家挨戶登門拜訪飼料經銷商,一包一包將飼料扛到經銷點,主動給經銷商大量讓利。為了還債,她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苦苦支撐,企業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飼料廠不小心購進了劣質原料,售出的飼料被紛紛退回,企業再次面臨生存和信譽上的雙重危機。張春雷召集會議,當眾向所有經銷商和養殖大戶鄭重承諾“全部退貨,并全額賠償損失?!?/span>
這次事件,張春雷損失了40余萬元,但她憑著誠信的作風,贏得了大家的信賴和支持,企業也因此化險為夷,渡過難關,并以更快速度發展起來。

1998年12月,張春雷將飼料廠遷到距縣城更近的三里坪,開啟了新的創業征程。1999年,張春雷注冊了新的企業字號——四川天王牧業有限公司,由她本人擔任公司第一任董事長。
2003年,企業經營模式從“小作坊”向正規化公司轉型;2007年,公司穩扎穩打,產量突破萬噸大關;2009年,開地建新廠,設備革新,產量得到爆發式增長;2013年,布局閉環式全產業鏈,第一個祖代種豬場建成;2017年,新建成萬頭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智能化肥豬場;2020年新建7000頭二級母豬擴繁場、新建年出欄20萬頭肥豬育肥場、新建年產能達20萬噸飼料廠、新建年屠宰20萬頭生豬屠宰場......
大愛無邊——春雷喚醒萬家富
“先富起來”的張春雷時刻不忘分享,充分發揮企業優勢,主動帶動達州生豬養殖戶致富奔小康。在達州生豬產業發展面臨缺人才、缺技術、缺資金、生產力低下、成本高,防疫難度大的瓶頸之際,為解決生豬養殖面臨的難題,2020年8月,四川天王牧業有限公司牽頭成立達州市生豬產業協會,張春雷任協會會長。

協會在以下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幫助生豬養殖戶了解掌握國內外生豬產業及相關產品的科研、生產、銷售信息,為會員獲得新技術和新品種提供參考;
參與指導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參與制定行業質量標準、服務規范等;搭建會員服務平臺,反映會員意見和建議,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協調生豬產業科研、生產、防疫、貯運、銷售等方面的關系;
協助主管部門制定、修訂行業行為規范,建立行業自律機制,營造行業內部良好的競爭環境,維護行業整體利益;
普及科學飼養知識,開展養豬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推廣先進技術和經驗;
傳遞生豬生產、加工、市場、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發展與同行業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的友好往來,開展合作與交流,促進行業發展;
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和公益活動。

目前協會擁有會員單位92家,其中單位會員82家,個人會員10家;會長單位12家,理事單位35家。協會定期公布生豬市場行情,幫助會員單位做好生豬銷售,減少了中間環節,盡最大努力降低會員單位的損失。2020年協會幫助會員單位銷售育肥豬、種豬及仔豬80余萬頭。
疫情防控——心系蒼生深情重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肉類食品的供應也成為打贏這場防疫保衛戰的重要工作。天王集團克服重重困難,保障肉品健康、安全、不斷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在抗擊疫情一線,防護口罩十分緊缺,這也讓奮斗在一線的工作人員風險倍增。張春雷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她通過各種渠道高價購買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2020年2月3日,她將價值十余萬元的口罩送到達州市各個一線疫情抗擊單位。同時在集團內部發起抗擊疫情專項捐款行動,籌集的萬余元全部購買防護用品,第一時間送至抗擊疫情的一線多個點位。

張春雷說,天王牧業集團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在多次捐贈防護用品的同時,努力保障生豬生產,老百姓的菜籃子里始終有天王放心肉,為我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企業的一份力量。
扶貧路上——春風化雨潤無聲
“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作為一位民建會員,同時也是一位企業家,張春雷在努力做大做強公司的同時,時刻將這句話記在心里。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女強人”,張春雷的心其實是很柔軟的,“經過30年的打拼,我擁有現在的成績很不容易,也嘗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所以我更加感恩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和養育我的這片土地。”
近年來,全國的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這項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當然也需要民營企業的參與。我作為一個企業家,義不容辭,這也是我回報家鄉的好機會。”在公司漸漸做大做強的同時,她優先讓達州市的貧困戶在其飼料廠和養殖場就業,幫助政府解決了一部分貧困戶就業問題。
在張春雷的帶領下,四川天王牧業有限公司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堅持走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打造生豬全產業鏈,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采取低價提供種豬、商品仔豬;高價收購玉米;回收優質肉豬;成立營運技術服務中心提供優質服務;實行獸藥(疫苗)零利潤等多種措施,與農戶及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廣大農戶及貧困戶增收致富。
2018年通過銷售飼料、技術服務、優價收購玉米豆粕原料等方式,帶動和發展生豬養殖規模戶26210戶,飼養生豬21.65萬頭;帶動種植農戶5000余戶,種植玉米8.6萬畝。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43561.31萬元,帶動農戶31210戶,其中貧困戶16596戶,戶均增收11300元,輻射帶動農戶11.2萬戶,新增務工就業崗位12萬余個,有效地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解決了就業,有力地帶動了鄉村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同時,榮獲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6項殊譽。

同時,張春雷組建技術科普小組,成立了畜牧協會,搭建了網絡交流平臺,建立營運技術服務中心30個,投入資金180余萬元,舉辦培訓10期,現場交流會12次,參訓人員1200余人次,傳授畜牧技術11項,編制、發放技術信息資料1.8萬份(冊);訂購和制作錄像光碟50套,播放15場次,培養新型種養農戶1500余戶、新型職業農民3000余人。她還幫扶了86戶貧困戶子女86人,共計捐贈助學款430萬元;幫助解決36名殘疾人員就業,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免費贈送種子5300公斤,累計1134次為536名貧困戶減免飼料款3096萬元,捐贈飼料300噸,價值96萬元,幫助16596戶貧困家庭4.98萬人脫貧致富。
2018年以來,四川天王牧業有限公司在達州市達川區建立了多個脫貧養殖基地,優先讓貧困村以產業發展資金入股,并每年保底分紅5%,為貧困戶拓寬了增收渠道。
另外,張春雷所在公司免費給貧困村贈送種公豬、種母豬、豬仔及優價飼料,由貧困村村委會統一分配、管理,助力其發展養殖業。張春雷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些貧困村要想真正脫貧,就要發展自己的產業。為了幫助他們,公司實行了‘留母抽仔、放水養魚、逐步擴大、訂單回收’的模式,并采取技術培訓、優惠飼料、現場指導、信息服務、訂單生產等綜合措施,使貧困村的養殖業能夠真正發展起來,而不是贈送一次就完事,后面就不管不問?!?/span>

?
2018年,公司帶動貧困戶16596戶,戶均增收11300元,輻射帶動農戶11.20萬戶,新增務工就業崗位12萬余個。2019年,公司帶動16250戶貧困戶增收,其中產業帶動貧困戶1600戶,戶均增收3362.5元;就業直接帶動150戶貧困戶增收,戶均增收36000元;社會帶動14500戶增收,戶均增收2000元。
在這一串數據的背后,是四川天王牧業有限公司打造責任企業生動、真實的寫照,更是張春雷傾情扶貧的熾熱情懷。張春雷認為,僅僅讓公司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還不夠,自己也要親自參與其中,“我信奉‘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企業要想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捐點錢’這一層面,而要從貧困戶的需求出發,必須經過實地調研這個環節?!?/span>
2018年,達州市政府號召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張春雷說,“當時,我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即向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打聽。消息確定后,我當天就報了名。最后,政府分配給我的幫扶對象是萬源市紫溪鄉樓房坪村。”